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当前: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正文

饲料行业信息周报2023年24期(总第924期)

  【经济视点
  0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来源:新华社)
  02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一是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二是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三是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四是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增强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
  (来源:新华社)
  【行业动态
  01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度农业“火花技术”评估结果
  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度农业“火花技术”评估结果的通知。经专家评审等程序,决定将“露地甘蓝对靶施药机器人”“生鲜食品智慧包装无线无源NFC标签式传感器及关键技术研发”“便携式猪只个体估重设备”“棉花智能仿生机械打顶技术研究及装备创制”“用于活体资产监管的物联网设备和大数据平”“绿色高效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及其清洁生产工艺”“包被尿素饲料缓释效果的标准化评价技术”“基于生物信息对抗技术的智能虫害防治系”“移动式智能液体自动灌装与还田施肥”“新型水稻育秧基质和使用方法”等10项成果列入农业“火花技术”培育名单,将“大豆200k功能性SNP芯片”“玉米智能核雄性不育制种新技术”等20项成果纳入农业“火花技术”成果库,并予以公布。
  (来源:农业农村部)
  02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安排强降雪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工作
  12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将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将给冬季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稳价保供带来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防范工作,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发展稳定。落实畜禽保育、饮水系统防冻,适当增加能量饲料配比,加强救灾种子、化肥、饲草料、疫苗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畅通“绿色通道”,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平稳。
  (来源:农业农村部)
  03 农业农村部部署今冬明春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减灾保安全稳供给工作
  12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受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大部地区阶段性冷空气活跃,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频发,农业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今冬明春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减灾保安全稳供给预案》。要求防范畜禽水产养殖可能雨雪低温冻害。检查维修畜禽棚舍及池塘塘埂,做好圈舍池塘等养殖设施设备保暖防冻,强化饲养管理和科学投喂,加强饲草料等物资储备和畜禽销售,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防止季节性反弹。
  (来源:农业农村部)
  04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
  12月14日,为切实做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实施工作,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建立屠宰质量管理专家库,严格专家遴选、聘任和管理,加强业务培训,确保专家库成员按照要求开展检查,做到科学公正、尺度一致。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要建立部级屠宰质量管理专家库,承担部级检查工作。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实施首次检查,应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检查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对辖区内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进行全面检查、逐项评定。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在首次检查结论确认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检查结果,通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来源:农业农村部)
  05 全国畜牧总站发布关于举办进口饲料注册法规和评价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12月8日,全国畜牧总站发布《关于举办进口饲料注册法规和评价技术培训班的通知》。培训内容包括我国饲料法规体系与行业管理概况;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要求、注册程序、申报材料要求和常见问题分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评审及材料要求;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和复核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培训班举办时间为12月25日。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
  06 山东通报2023年第三季度畜牧兽医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12月6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畜牧兽医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的通报。其中,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查处山东宠泰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案,当事人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宠物饲料共483袋,销售307袋,库存176袋。涉案产品货值金额25712.5元,违法所得 16141.5元。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作出没收违法生产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决定。青岛市黄岛区农业农村局查处某宠物食品公司未实行生产记录制度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案,当事人存在未履行记录和留样制度,根据行政处罚法和《清单》关于轻罚不罚的原则,没有直接给予行政处罚,而是行政指导和普法宣传在先。但当事人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义务,青岛市黄岛区农业农村局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制度。
  (来源: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07 山东发布第一批“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饲料兽药示范生产企业”名单
  12月12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第一批“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饲料兽药示范生产企业”名单。经企业自愿申报、县(市、区)初审、市级审核、省局专家会商和公示,决定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邦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0家饲料生产企业和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齐鲁晟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兽药生产企业为第一批“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饲料兽药示范生产企业”。
  (来源: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08 大雪天气影响调运  生猪价格止跌反弹
  12月1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14.70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33元/公斤,较上周增长6.9%。由于北方大雪天气影响生猪调运,养殖端压栏看涨情绪升温,市场供应受到一定影响,叠加南方腌腊有所增多支撑生猪价格上涨。预计随着天气转好,交通运输通畅,猪价涨势或将放缓。
 
  09 市场货源充足  鸡蛋价格震荡下调
  12月14日,全国鸡蛋均价8.42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2元/公斤,较上周下降2.1%。近期养殖端老鸡延淘持续,鸡蛋供应小幅增长,市场货源充足。虽然雨雪天气提振消费需求,但作用有限,北方多地学校因大雪停课,大宗消费需求减少,市场看空氛围较浓,鸡蛋价格震荡回调。预计短期内消费需求提振作用一般,鸡蛋价格仍将偏弱运行。
 
  10 惜售情绪浓厚  毛鸡价格小幅偏强
  12月14日,毛鸡价格调整偏弱。主产区毛鸡均价7.21元/公斤,较昨下跌0.17元/公斤,较上周增长0.6%。近期毛鸡价格持续低位,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浓厚,出栏量减少,毛鸡价格低位反弹。但鸡肉产品需求疲软,抑制涨幅。鸡苗均价1.9元/羽,较昨日下跌0.05元/羽,较上周增长5.0%。近期毛鸡价格反弹,叠加临近停苗期,供应量减少,鸡苗价格止跌反弹。
 
  【企业动态
  01 农民日报公示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12月13日,农民日报社经信息汇集、严格审核、专家评议等程序,评选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并予以公示。依据2022年农业企业营业收入排序,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首农食品集团、牧原股份、伊利集团、厚疆集团、蒙牛乳业、双胞胎、温氏集团位列前10名。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13—19日。
  (来源:农民日报)
  02 10家企业11月销售生猪1099.7万头
  截至12月14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大北农、唐人神、神农集团、京基智农、金新农、正虹科技等10家上市企业公布生猪销售简报。11月共出栏生猪1099.7万头,1—11月合计出栏生猪7958.8万头。其中,牧原股份11月出栏529.5万头,温氏股份出栏257.4万头,新希望167.6万头。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03 傲农生物拟合计8元向控股股东转让8家子公司部分股权
  12月8日,傲农生物公告,拟将曲阳傲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厦门傲农投资有限公司。此次交易的标的公司账面净资产和净资产评估值均为负值,经协商,交易的每家标的公司股权转让价为1元,转让总价款为8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傲农生物或控股子公司直接持有上述8家标的公司的股权比例变为51%。此次转让部分股权的标的公司均为租赁场地进行生猪养殖的养殖业务子公司,受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持续低迷的影响,标的公司近两年出现较大亏损。
  (来源:傲农生物)
  04 耘垦集团投资5.3亿元建设肉鸡和年产36万吨饲料项目
  12月10日,耘垦集团与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政府进行战略合作签约。耘垦集团投资5.3亿元建设肉鸡屠宰深加工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年产36万吨饲料项目等一系列农牧新项目正式启动。
  (来源:耘垦集团)
  05 *ST正邦14亿股股票已过户给双胞胎
  12月12日,*ST正邦公布关于重整投资协议履行情况暨重整进展的公告。12月11日,*ST正邦合计245585股转增股票已过户至包括产业投资人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过户股数为140000万股)在内的重整投资人名下,剩余69415万股转增股票将根据《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永联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执行进度,过户至新正邦集团(即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永联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抵债资产出资、双胞胎信达联合体及其他投资人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设立的合伙企业,工商登记名称为南昌新振邦企业管理中心)。
  (来源:*ST正邦)
  06 大北农拟6亿元取得傲农生物控股股东不少于51%股权
  12月13日,傲农生物公告,近日傲农生物与大北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傲农生物控股股东厦门傲农投资有限公司与大北农集团签署了《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双方拟在供应链共享、联合采购、业务资源整合、资产整合、股权合作等层面展开多层面的战略合作,使双方共同互惠互利,实现中国农业行业的产业整合和大发展。大北农集团拟投资金额不超过6亿元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傲农投资不少于51%的股权。
  (来源:傲农生物)
  【国际动态
  01 美国农业部调低2023/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至3.9888亿吨
  12月8日,美国农业部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将2023/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调低150万吨至3.9888亿吨,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估调至1.1421亿吨。美国大豆供需数据维持不变,2023/24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仍为2.45亿蒲式耳。将巴西大豆产量调低200万吨到1.61亿吨,主要原因是马托格罗索州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天气炎热干燥,巴西大豆产量降幅超过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大豆产量上调幅度。2023/2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预估调高至9950万吨。2023/24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为4800万吨,出口预估为460万吨,均维持不变。中国2023/24年度大豆进口预估调高200万吨至10200万吨。
  (来源:美国农业部)
  02 欧盟批准博落回混合物制剂作为所有育肥家禽的饲料添加剂
  12月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3/2732号条例,根据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法规(EC)No 1831/2003,批准博落回混合物制剂(a preparation of Macleaya cordata mixture)作为所有育肥家禽的饲料添加剂。根据规定的条件,该种添加剂被授权作为动物添加剂的所属类别为“技术添加剂”,功能组别为“其他动物技术添加剂”。授权结束日期为2033年12月28日。博落回混合物用于饲料中,可减少畜禽疾病、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及动物产品品质。
  (来源:食品伙伴网)
  【特别关注
  黄庆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下饲料粮保供策略思考
  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有保障,但品种供需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稻谷和小麦国内供应充足,玉米供需紧平衡,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进口供应为主的局面难以逆转。2022年粮食饲用消费(含饲料粮及粮食加工副产物)占消费总量的48%。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转变,未来动物产品消费量将进一步提高,饲料粮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据此,本文将在分析粮食油料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中长费需求预测和养殖效率分析,测算饲料粮需求,从低蛋白日粮推广、新蛋白资源挖潜和饲草料结构优化等方面,分析“提效、开源、调结构”综合措施推行后,饲料粮减量替代的潜力空间。
  一、粮食油料供给现状与饲料消耗情况
  (一)我国粮食油料供给情况
  2022年,全国粮油料总产量73207万吨,进口数量15049万吨,如不考虑库存变化和出口量,全年粮食油料总供给量88255万吨,其中国产占比为2.9%。分品种来看,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油料、棉籽供给量分别为29782万吨、21468万吨、14768万吨、11136万吨、3916万吨、1000万吨,其中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6.9%、2.9%、6.7%、81.8%、6.7%、10.0%,大豆对外依存度高,提升国内供给能力难度很大。
  (二)我国养殖业饲料消耗情况
  2022年,我国养殖业饲料消耗总量为45400万吨,国内和进口来源的原料分别为33240万吨和12160万吨,占比分别为73.2%和26.8%。饲料粮1方面,玉米、稻谷、小麦、其他谷物、豆粕的消耗量分别为20000万吨、890万吨、1220万吨、1240万吨、6580万吨,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10.0%、39.3%、41.0%、96.8%、99.1%,国内饲料粮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饲用豆粕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油料饼粕方面,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其他油籽粕的消耗量分别为1160万吨、380万吨、400万吨、710万吨,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25.9%、7.9%、10.0%、53.5%,进口提供较多的是菜籽粕、葵花籽粕。植物源性原料方面,木薯、麦麸等粮食加工副产物的消耗量分别为540万吨、9260万吨,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74.1%、1.9%,进口木薯的饲用量较大。动物源性原料方面,鱼粉、肉骨粉等其他动物源性原料的消耗量分别为290万吨、410万吨,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62.1%、7.3%,鱼粉对外依存度较高。
  (三)饲用营养物质供需情况
  2022年供给的粮食油料可提供净能量21760亿兆卡、蛋白质10361万吨,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18.6%、36.6%,国产粮食油料的蛋白质供给占比明显偏低。从营养浓度看,国产粮食油料的平均净能含量为2420千卡/公斤、蛋白质含量为9.0%,进口粮食油料则分别为2685千卡/公斤、25.2%。
  2022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的净能量9915亿兆卡、蛋白质8107万吨,进口来源占比分别为26.5%、45.3%。从营养浓度看,饲料产品平均净能量含量为2184千卡/公斤、蛋白质含量为17.9%。国产粮食油料的平均净能量含量可满足饲料产品需求,但平均蛋白质含量远低于饲料产品需求,需要进口大豆等蛋白质含量高的粮食油料来补充。
  二、中长期饲料粮消费需求预测
  (一)中长期动物产品人均表观消费需求
  综合考虑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及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参考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等亚洲高收入地区食物消费规律,对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的中长期人均表观消费需求进行研判预测。结果表明,我国人均肉类年消费峰值为75.7公斤,预计在2035年达峰,其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消费峰值分别为42.4公斤、19.9公斤、7.6公斤、4.3公斤;人均蛋类年消费峰值为25.0公斤,预计在2023年达峰;人均奶类年消费峰值为59.0公斤,预计达峰年份在2050年;人均水产品年消费峰值为34.0公斤,预计在2030年达峰。总的看,到2050年我国人均动物产品消费量仍将持续增长,考虑到不同类别产品结构和蛋白质含量,折合动物蛋白消费的增长将持续到2040年。
  (二)动物产品消费对国内养殖生产的需求
  结合人口数量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动物产品表观消费总需求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31144万吨,比2022年增加4973万吨。根据不同动物产品的养殖生产自给率目标要求测算,2030年国内养殖生产总需求为26389万吨,比2022年增加4011万吨。其中,肉类、蛋类、奶类、养殖水产品产量需求分别为9950万吨、3523万吨、4932万吨、7984万吨,分别比2022年增加622万吨、67万吨、906万吨、2416万吨。
  (三)国内养殖业的饲料粮消费需求
  1.饲料报酬分析  饲料报酬是决定养殖业饲料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和调研数据综合分析,测算得出我国不同养殖动物种类的平均饲料报酬参数。当前每生产1公斤猪肉(按胴体重计,分摊种猪消耗情况下)平均饲料消耗量约为3.6公斤,未来随着养殖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可降至3.2公斤的国际先进水平,年均减少约0.05公斤,此后可保持稳定;每生产1公斤禽肉(按胴体计,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鸭等按调研估测权重折算)、禽蛋、牛奶(分摊后备牛消耗情况下)、水产品(按投料量测算)平均饲料消耗量分别约为2.46公斤、2.39公斤、0.6公斤、0.5公斤,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未来也将保持稳定。牛羊肉生产的单位饲料消耗量与优质饲草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肉牛、肉羊养殖中优质饲草占粗饲料比重分别仅为30%、25%,比理想占比低20个百分点,每生产1公斤牛肉、羊肉(按胴体重计,分摊基础母畜消耗情况下)平均饲料消耗量分别约为10.1公斤、9.5公斤,未来随着优质饲草供应量增加,预计到2030年优质饲草占粗饲料比重分别可达50%、45%的理想水平,平均饲料消耗量可分别降至7.8公斤、7.2公斤,年均减少均约为0.29公斤。
  2.养殖业饲料消费需求  根据国内养殖生产需求和不同时期养殖动物饲料报酬综合测算,我国养殖业饲料消费需求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50213万吨,比2022年增加4813万吨。其中,养殖动物产品生产的饲料消费需求增量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养殖水产品、牛肉、猪肉、禽肉、奶类、羊肉、蛋类,分别为1208万吨、1206万吨、672万吨、576万吨、543万吨、438万吨、159万吨。从不同产品生产的饲料消费需求峰值看,蛋类生产的饲料需求峰值年份预计在2025年,猪肉、牛肉、羊肉和养殖水产品需求预计在2030年前后,禽肉预计在2040年,奶类则在2045年。
  3.养殖业饲料消费对饲料粮的需求  2022年,我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饲料粮用量为29930万吨,在饲料中占比为65.9%,其中玉米、稻谷、小麦、其他谷物、豆粕的占比分别是44.1%、2.0%、2.7%、2.7%、14.5%。如不采取减量替代措施,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殖业饲料消费对饲料粮的需求总量将达到33103万吨,比2022年增加3173万吨,其中玉米、豆粕新增需求将分别达2120万吨、698万吨。
  三、饲料粮减量替代潜力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粮食安全风险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抓住饲料粮这个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矛盾,深入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推动养殖业走“开源增料、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加减法并用,从养殖业内部挖掘节粮潜力,推动实现我国粮食供给自主可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大局。玉米等谷物是饲料主要能量原料来源,占比一般在50%~60%,不同谷物可相互替代,还可用粮食加工副产物等原料来替代或补充。豆粕是饲料主要蛋白原料来源,根据不同动物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营养需求,最高可添加到25%以上,最低可不添加;如果大力推广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等提效技术措施,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水平,减少豆粕及其他蛋白原料用量;开发利用菜粕、棉粕、花生粕、葵花粕等其他饼粕、干玉米酒糟(DDGS)、鱼粉、肉骨粉、微生物蛋白等蛋白原料资源,也可替代豆粕。因此,养殖业可通过推行减量替代技术措施,降低粮食的饲用消费需求。
  (一)低蛋白日粮“提效”措施
  2022年,我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蛋白总量约为8107万吨,在不考虑饲草、秸秆等粗饲料蛋白及水产养殖水体中微生物蛋白摄入的情况下,饲料蛋白转化为养殖动物蛋白的平均效率为34.9%,其中猪禽产品平均效率为30.7%。研究表明,在猪禽养殖中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采用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技术,配合使用合成氨基酸、酶制剂等添加剂,可有效提高饲料蛋白转化效率,用尽可能少的饲料资源产出更多的猪禽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大非常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评价力度,更多利用蛋白含量较低、粗纤维含量高的低值农副产品,最高可减少豆粕为主的饲料粮消费需求3890万吨以上。
  1.猪禽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  按当前猪禽生产水平估测,我国出栏育肥猪(130公斤)、出栏肉鸡(42日龄、2.7公斤)的全程饲料消耗量分别约为330公斤、4.2公斤,蛋鸡养殖年饲料消耗量31公斤。2022年,全国生猪、肉鸡、蛋鸡的育肥期或产蛋期配合饲料消耗量估测分别约为19700万吨、6000万吨、7900万吨,饲料平均蛋白含量分别为13.5%、20.0%、17.0%,猪禽养殖的饲料蛋白消耗量约为5200万吨,饲料平均蛋白水平为15.5%。如果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在净能体系和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合下,将猪禽饲料平均蛋白水平下调至低蛋白水平(13.5%、饲料配方成本相近)和极限蛋白水平(10.4%、饲料配方成本有所增加)时,以2022年养殖量测算,可分别节约饲料蛋白670万吨和1710万吨,相当于节约豆粕1520万吨和3890万吨。
  2.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技术应用  实践表明,精准制定饲料配方,推行精细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饲料报酬1.5个百分点以上。建立科学精准的原料营养价值参数与动态预测模型是饲料精准配制的基础,需要按照不同畜禽种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分别进行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有效能值、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等参数评价,建立营养价值参数动态预测模型和基于原料特性的加工参数与产品质量预测模型,构建自有数据库和应用平台系统,为实现饲料生产过程的科学选料、精准配方、精细加工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我国《饲料原料目录》中有13类近700种原料,已开展系统评价的不足100种。如果持续推进基础性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可有效推动低值农副产品的高效利用。
  3.高效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创制应用 合成氨基酸和饲用酶是推行低蛋白日粮、开发低值饲料原料的基础。我国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饲用氨基酸年产量42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6%,部分饲用酶制剂(如植酸酶等)生产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为提升饲料转化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但进一步降低饲料蛋白水平必需的小品种氨基酸(如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等)产能不足、成本较高,提高低值农副产品饲用价值的饲用酶制剂(如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生产效率不高,抬高了技术应用成本。如能加快完善饲用转基因微生物应用安全性评价指南,细化评价规则要求,加快采用转基因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氨基酸和酶制剂等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审批上市,可促进提升饲料转化效率。
  (二)新蛋白饲料资源挖潜“开源”措施
  国内一些非常规蛋白资源(如微生物菌体蛋白、餐桌剩余食物、非蛋白氮资源等)和动物源性原料经规范处理加工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作为饲料原料使用。加上扩种增加优质饲草供应,还可替代一部分常规饲料原料。通过开源措施增加饲料粮替代原料供应,相当于最高增加豆粕等饲料粮供应约2360万吨。
  1.微生物菌体蛋白  利用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菌体蛋白是迄今为止资源循环转化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以2021年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乙醇梭菌蛋白新饲料原料为例,消耗30吨一氧化碳或者10吨二氧化碳可生产1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为80%)。我国钢铁、电石、铁合金、焦化、煤化工等工业尾气含一碳气体的总量超过2.6亿吨,其中一氧化碳2.3亿吨、二氧化碳0.3亿吨。理论上讲,利用我国工业尾气中的一碳气体生产微生物菌体蛋白,按60%利用率测算,可生产约650万吨菌体蛋白产品(折合饲料蛋白约520万吨),相当于增加约1180万吨豆粕供应量。
  2.餐桌剩余食物  我国酒店餐馆和单位食堂等餐饮消费往往会产生大量餐桌剩余食物。据估测,全国城市平均每万人每天可产生1吨左右,每年产生总量可达3300万吨(干物质含量20%左右)以上。按60%收集率测算,可将这些餐桌剩余食物规范分类收集并运送至符合一定生产资质条件的生产企业,按照杂物分拣、消毒灭菌、发酵、调制等规范工艺处理后,可获得660万吨(蛋白含量15%左右)具有利用价值的饲料原料,相当于增加约220万吨豆粕供应量。
  3.尿素等非蛋白氮资源  牛羊的瘤胃微生物可将尿素等非蛋白氮转化成微生物蛋白。根据牛羊综合转化利用效率测算,每公斤尿素相当于4.46公斤豆粕。按照育肥羊、育肥牛和泌乳奶牛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0.75%、0.75%、0.50%)测算,全国牛羊养殖可利用尿素总量为127万吨,相当于增加560万吨以上豆粕供应量。
  4.动物源性饲料原料  我国动物养殖过程中每年因各种原因死淘的动物总数接近1.8亿头(只),按不同动物种类收集处理率、平均胴体重和胴体蛋白含量等参数综合测算,每年可提供可利用动物源性饲料蛋白约150万吨。我国每年实施定点屠宰的畜禽总量约140亿头(只),按不同畜禽种类的血液含量和收集处理率测算,每年可提供动物血液蛋白约25万吨。我国每年狐、貉、貂等毛皮动物的取皮数量约3000万只,按照收集处理率、平均屠体重和屠体蛋白含量等参数综合测算,每年可提供毛皮动物屠体蛋白约5万吨。这些可利用的动物源性饲料蛋白资源合计约180万吨,相当于增加400万吨以上豆粕供应量。
  (三)养殖业生产优化“调结构”措施
  当前,我国养殖业仍过多依赖精饲料养殖方式,牛羊等草食家畜的饲草料结构不够科学,节粮型家禽生产发展不够充分,导致饲料粮消耗过多。如能加快优化牛羊饲草料结构和畜禽产品生产结构,至少可减少饲料粮消费需求2400万吨。
  1.优化牛羊饲草料结构  我国当前牛羊饲草料结构中优质饲草占比仅为25%,与理想结构相比还有15个百分点的差距,优质饲草缺口达4400万吨。在充分保障粮食生产用地的前提下,挖掘可利用耕地(按3000万亩、亩均年产量0.8吨测算)和盐碱地、滩涂等边际土地(按5000万亩、亩均年产量0.4吨测算)种植优质饲草,即可补齐当前优质饲草缺口。根据牛羊利用效率测算,增加饲喂1公斤优质饲草可减少0.6公斤精饲料(饲料粮占比约为70%),相当于减少饲料粮消费需求1850万吨。
  2.优化畜禽产品生产结构  按当前养殖生产效率估算,我国禽肉生产的料重比为2.46:1,比猪肉(3.6:1)高1.14,用1吨饲料生产禽肉的产出比猪肉多获得128.7公斤肉产品。从节粮降耗看,发展禽肉生产是优先选择。2022年,我国猪肉供给量占肉类总供给量的比重为57.3%,禽肉为25.1%;每调减猪肉占比1个百分点、减少猪肉产量100万吨,改为增加禽肉生产,按照饲料报酬测算,可减少饲料消耗约114万吨,其节约饲料粮消耗量约75万吨。未来通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引导和优化,将猪肉消费占比降至50%,至少可以减少饲料粮消费需求550万吨。
  (四)饲料粮减量替代潜力分析
  综上分析,采取“提效、开源、调结构”三项措施,依靠养殖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减法”“加法”同步推进,以2022年养殖量测算,可减少饲料粮消耗约8650万吨、占饲料粮消耗量的28.9%。
  四、推行饲料粮减量替代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发投入不足,低蛋白日粮应用的基础支撑不强
  低蛋白日粮是通过精准饲料配方和精细加工工艺,配制成有效营养浓度与动物需要量相匹配的饲料产品,减少片面追求高蛋白导致的过腹浪费。低蛋白日粮能有效减少粪尿氮排放,降低粪污治理成本,减轻环境压力。据测算,如果将畜禽饲料蛋白含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养殖业每年可减少氮排放80万吨以上,节约环保费用90亿元以上。要全面推行低蛋白日粮技术,前提是要有精准的原料基础数据库和添加剂产品研发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国内饲料资源存量底数,不同原料营养价值和加工参数模型,主要畜禽生长阶段营养需要量参数,基于国内资源的饲料配方软件系统,低成本的氨基酸与酶制剂等添加剂产品。受研发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国内饲料资源存量及可开发利用底数一直不清,饲料生产集中使用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地源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原料营养价值和加工参数基础数据库不健全,企业依据经验组织生产,缺乏科学精准的参数依据。畜禽营养需要量参数主要参考国外数据,未建立适合我国养殖模式和动物种类的精准需要量参数体系。饲料养殖行业九成以上企业采用国外饲料配方软件系统,难以根据国内特有原料制定出精准的饲料配方。氨基酸、酶制剂等低蛋白日粮技术必需的添加剂产品方面,研发创新不足,生产批量小,市场价格偏高,抬高了饲料生产成本。
  (二)新蛋白资源开发缺少相应扶持政策,制约了饲料粮替代潜力的发挥
  国内一些非常规蛋白资源经规范处理加工后可饲料化利用,包括利用一碳气体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蛋白、餐馆食堂消费产生的餐桌剩余食物、可用于牛羊养殖的尿素等非蛋白氮资源、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养殖动物屠体和血液等资源。这些资源如能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将大大增加我国蛋白饲料原料的选择空间,增加饲料粮替代资源供给量。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推行非常规蛋白资源的饲料化利用试点示范,实现了乙醇梭菌蛋白和餐桌剩余食物、毛皮动物屠体、畜禽屠宰废弃物等饲料化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
  目前,这些新蛋白饲料产品生产企业不能享受与普通饲料企业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仍要按一般工业产品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每吨实际成本要比豆粕高出500~1000元,一定程度限制了产品应用推广,产能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三)大食物观未能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到位,限制了饲草产业发展,也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就是因为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热量和蛋白供应,而不能光看口粮和主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统计口径中,青贮玉米种植不纳入玉米播种面积统计范围,在粮食安全考核时也不考虑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产量。一些地方错误地认为耕地只能种粮不能种草,将种草与种粮人为对立起来,对耕地种草进行限制。有些地方甚至将已经建成的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基地铲除,改种粮食作物品种。还有些地方禁止养殖场配套饲草料基地种植青贮饲料或饲草,导致养殖所需的饲草储备不足。在开发利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资源时,一些地方宁可种植产出效率低的粮食,也不允许种植产出效率更高的饲草。受此影响,饲草种植空间不断被挤压,草食畜牧业的优质饲草供应存在较大缺口,不仅每年要大量进口苜蓿,还多消耗饲料粮。
  实践证明,统筹用好现有土地和水热资源,适度推进“粮草兼顾”型种植结构,更有利于提高食物当量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我国每年生产的2.7亿吨玉米中,有近2亿吨用作饲料加工,饲喂动物后转化为肉蛋奶和水产品。如果采取全株青贮方式用于牛羊养殖,1亩耕地的效能相当于收获1.3亩的籽粒玉米,食物当量产出率提高约30%。如果种植苜蓿,在每亩地产出相同热量的基础上,蛋白质产出量是玉米的4倍,营养物质产出率大幅提升。同时,发展种草增加优质饲草供应,优化饲草料配方结构,还可以减少牛羊养殖对粮食的消耗,更有利于优化粮食供需关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亟需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从大食物观角度系统考虑种草与种粮的关系,树立种草即种粮的理念,以草代粮、增草节粮,统筹推进“粮经饲”协调发展。
  五、结语
  在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下,从养殖端发力着力减少饲料粮需求,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对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深远意义。亟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出台导向性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粮饲兼顾型农业,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等技术措施,引导全行业推行饲料粮减量替代行动,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饲料》“豆粕减量替代”专刊)
  【原料行情
  
  注:玉米出库价格、玉米进厂价格、普通蛋白豆粕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其中,玉米进厂价格为国标三等玉米企业收购价或农户出售价;普通蛋白豆粕价格为国标二级豆粕,含蛋白43%以上,含水量13%以下的出厂价。
  (来源:国家粮油中心)
  
  注:1. 期货上市交易所皆为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豆粕期货选用主力合约2401的收盘价格;2. 涨跌是指当日收盘价格和前一工作日的收盘价格的环比。
  (来源:和讯期货)
  01 市场供应宽松  玉米价格继续下滑
  本周玉米价格继续下滑。新季玉米上市供应量继续增加,以及大麦、芽麦等替代谷物进入饲用市场,总体供应宽松。但饲料养殖消费需求依旧偏弱,维持随采随用,贸易商建库需求不强,玉米价格继续下滑。预计随着春节前养殖企业开启备货,或将提振玉米价格。
 
  02 看空情绪浓厚 豆粕价格震荡回落
  本周豆粕市场,美豆方面,由于原油价格下挫和阿根廷新政刺激大豆出口,拖累CBOT大豆期货收盘下跌。国内方面,饲料养殖企业因养殖效益不佳,备货采购心态谨慎,豆粕库存继续增加,加之美豆价格回落,削弱油厂挺价意愿,豆粕价格震荡回落。在当前到港大豆数量增加情况下,预计大豆及豆粕库存继续回升,豆粕市场或将继续以偏弱调整为主。
 
  03 港口库存继续增加 鱼粉价格承压下调
  本周鱼粉市场,外盘方面,秘鲁超级蒸汽鱼粉新季预售CNF2000美元/吨,较上周持平。据统计10月21日—12月11日秘鲁中北部捕鱼共计1053211吨,剩余配额628789吨,完成配额62.62%。国内方面,当前处于水产养殖淡季,市场需求不佳,港口鱼粉库存继续增加,鱼粉市场承压。进口秘鲁超级蒸汽鱼粉价格17300~17800元/吨,较上周下降300元/吨。预计短期内鱼粉市场仍将延续偏弱运行行情。
 
  04 赖氨酸市场持稳运行
  本周氨基酸市场,国内70%赖氨酸主流报价5.3~5.8元/公斤,较上周持平。98%赖氨酸主流报价9.4~10.5元/公斤,较上周持平。新产能投放后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但市场需求疲软,随采随用为主,赖氨酸市场保持偏弱稳定。
 
  05 蛋氨酸价格小幅回落
  本周蛋氨酸市场,市场报价21.2~22.8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7元/公斤。安迪苏今日宣布上调蛋氨酸产品价格,市场交投清淡,以观望为主,蛋氨酸价格小幅回落。
 
  【心语茶室
  穿过波涛汹涌  终见霞光万丈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
  自然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与时区。如果觉得很累,就休息一会。如果觉得迷茫,就思考一会。
  人生漫漫,岁月浅浅,慢一点,又何妨。古语有云:“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其实,只要是向前,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只要内心有希望,人生有向往,就依然年轻。一程有一程的历练,一站有一站的风光,只需坚定踏实地往前走。不论是曲折坎坷,还是平坦顺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生活需要缓冲。有时候,慢慢来,才是生活的智慧。  
  与其步履匆匆,错过了路边的花开、傍晚的夕阳,不如放慢速度,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酒,经年累月,浓厚纯香;茶,时间越长,越有滋味。
  一生,既要保持向上的弧度,也要把生活过出温度。
  夜色难免微凉,但前行必有曙光。
  穿过波涛汹涌,终见霞光万丈。

  (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