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当前:首页 > 专题 > 豆粕减量替代 > 科普解读 > 正文

60.多元化日粮中淀粉原料理化特性差异对饲料加工质量有何影响?

  小麦、玉米等原料不仅能够为养殖动物提供能量,其中所含的淀粉还可在饲料制粒成型过程中通过糊化反应起到黏结和膨胀作用。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原料含有65%以上的淀粉,豌豆、蚕豆、绿豆等主要豆类原料含有35%左右,马铃薯、木薯与甘薯等块根块茎类原料(经干燥处理后)含有70%左右。除含量的影响外,不同类型淀粉及其理化特性对饲料品质的影响也显著不同。含谷物淀粉的挤压膨化成品硬度一般比含块根淀粉的成品更高,饲用谷物原料对颗粒饲料品质有利影响排序为(由低至高):高粱、玉米、大麦、小麦、燕麦。小麦、玉米和大米中的淀粉具有很好的膨化效果,小麦淀粉的粘结性优于玉米淀粉,会改善颗粒饲料硬度并延长其在水中的软化时间。而大麦、预糊化淀粉、豌豆淀粉溶解性好,碎米具备较强的持水能力。木薯淀粉粘度高,相同类型的块茎淀粉膨化性能和粘结性能都比较好。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也对饲料品质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支链淀粉易于糊化,因此具备增稠作用、高收缩性、水吸收性和抗老化特性。而直链淀粉具备优良的颗粒内部结构并维持结构强度的调整特性和凝胶性等。玉米淀粉含27%左右的直链淀粉;马铃薯淀粉含20%左右直链淀粉;部分豆类的淀粉则全是直链淀粉;糯米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原料,制粒成型后的颗粒内部结构稳定,质地较硬,而支链淀粉比例高的原料则有助于加强饲料颗粒的粘结和膨化效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