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卓越 / 高效 / 服务 / 和谐

当前: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正文

最新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4月20日,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先生,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先生,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女士出席发布会,介绍2022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会实录(有节选):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农谚讲“谷雨时节种谷忙”,标志着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节。在此,我简要介绍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今年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稳住粮食生产极为重要。开春后,各地狠抓促弱转壮,推动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春耕备播进展顺利。扩种大豆油料落实较好。这是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硬任务。目前,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有保障。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猪肉产量1561万吨,同比增加14%。牛羊禽和渔业生产平稳发展。牛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增加0.3%,牛奶产量增加8.3%,国内水产品产量增加2.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突出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第四,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第五,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乡村建设。
  第六,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坚持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总的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努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红星新闻记者: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猪肉价格下降了41.8%。请问,在稳定猪肉价格、促进生猪生产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农村部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谢谢。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刚才曾总师已经讲了,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3月份养猪陷入了亏损。近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
  针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部先后召开生猪养殖企业座谈会、部门协调会,通过主流媒体和专业平台密集发布生产预警信息,督促各地落实生猪产能调控预案,及时开通热线电话,帮助养殖场户解决产销和流通困难。下一步,我们准备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生产。加强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督促各地稳定支持政策,救助养殖场户,防止产能过度下滑。现在养猪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遇到了暂时的经营困难,资金链比较紧张,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6部门已经印发文件,要求不得随意限贷、断贷、抽贷。
  二是防好疫病。指导各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动物疫病“两疫联防”,有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继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等关键性防控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要统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严防两疫叠加。
  三是畅通堵点。针对部分地区因疫情防控出现饲料、兽药、畜产品运输受阻的问题,发挥部省协调机制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养殖场户解决问题,维护正常产销秩序。
  我们的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春耕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地影响,请问,当前春耕形势如何?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保障春耕生产?谢谢。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
  第一个问题,关于春耕进展。今年,春耕生产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春节前就开始谋划。我们先后召开了夏粮小麦田管、扩种大豆油料、稳定玉米水稻生产等会议,协调推动化肥特别是钾肥等农资供应。统筹安排粮食生产资金项目,加之回春早、气温高、土壤墒情又好,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还是不错的。据农情调度,截至昨天4月19号,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完成了21.2%,同比快1.3个百分点。南方的早稻栽插过七成,预计面积会增一点;东北的水稻育秧已经完成了74.2%,快了2.4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五一”前后就开始大面积播种了。
  第二个问题,疫情对春耕的影响。当前疫情是点多面广频发。多地反映,因疫情封控造成局部地区人员流动、农资运销和农产品流通受阻,春耕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我们分析,影响是局部的,影响是有限的。
  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对因层层加码、简单粗暴、工作不力造成春耕生产、农资农机调运和“菜篮子”产品供应严重受阻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地方和人员责任。
  封面新闻记者:
  目前,一些疫情严重地区部分蔬菜品种涨幅比较大,鲜活农产品供应压力较大,请问如何加强这些地区“菜篮子”产品保供?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
  目前,全国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总量充足。肉蛋奶、鱼果蔬供应总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由于前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一些地区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田头采收难、物流配送不到位等问题,局部地区“菜篮子”产品供给受到了一些影响。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调度36个大中城市生产供应情况,组织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好联合保供,加强“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同,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合理安排蔬菜熟期品种和上市茬口,推动大中城市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增加市场供给。保障出栏畜禽、出塘水产品正常运销秩序,畅通种畜禽(苗)、饲料等供应运输和蜜蜂养殖转场,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确保生产及采收。
  二是促进“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督促各地落实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将粮油、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优先发放全国统一的通行证。对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且跨省份进出涉疫地区的农产品运输车辆,在持有通行证并符合防疫要求的基础上,不得随意限制通行和擅自劝返。
  三是加强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品保供。推动全域封闭地区尽快设立“菜篮子”产品中转调运站、接驳区或分拨场,采取“换人不换车”、“一车一消杀”等方式,解决跨区运输问题。实行通信行程卡“白名单”管理模式,在严格落实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进出全域封闭地区的货车司乘人员原则上不进行隔离。
  四是做好“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大中城市与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组织批发市场、商超企业等主体与生产基地直接对接,稳定货源、顺畅产销。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恶意炒作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五是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应对疫情保障供给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考核促保供、畅流通、稳市场,保证“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
  第一财经记者: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是否会影响春耕春播,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在稳住东北大粮仓方面,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潘文博:
  吉林是粮食主产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800亿斤左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疫情给吉林春耕生产带来的影响,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部采取了许多超常规措施,帮助吉林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3月中下旬我部领导带队去吉林,巡回指导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二是我部成立了农资保供专班,设立了农资保供热线电话,还有微信公众号,及时帮助解决农资下摆、农民下田等“堵点”“卡点”问题。我们统计了一下,从设置热线电话后,我们一共接到了1167个,已经转办给地方1121个,剩下有一部分是咨询政策的,我们就直接解答了。三是协调相关企业向吉林捐赠一些防疫物资。
  吉林省也坚持防疫和春耕两不误、两手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进春耕备耕。我们与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他们表示,如果疫情不反复,他们有信心也有决心确保如期完成今年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和春播任务,他们表态确保“农时一天不耽误、农田一亩不撂荒”。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根据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2021年6月到10月,散养生猪和规模养殖生猪的每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亏损金额均超过了每头330元。请问出现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期间,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去年养殖效益不理想,会对今年的生猪供应和价格造成怎样的影响?
  杨振海:
  受生猪生产周期长、鲜食猪肉保存时间短、市场自发调节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和市场完全匹配确实很难做到,出现阶段性亏损也难以避免,这在一些养猪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经常是这样的。2021年6月,全国生猪生产提前半年完全恢复,农业农村部就开始向社会发布生猪产能过剩的预警,但生猪出栏仍在惯性增加,加上猪肉消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明显下降,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生猪养殖出现亏损。但是2021年全年按每个月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这跟大家感觉的不太一样。全国算大账,养猪去年还是赚钱的,总体还是盈利的。
  为稳定生猪生产,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白,为各地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提供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书”,明确提出了全国4100万头能繁母猪的调控风向标,以及“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产能调控路径。从2021年11月起,每月监测各省(区、市)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并及时反馈。对个别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低于正常保有量的省份,我们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能繁母猪饲养。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稳定基础产能,减缓生产和价格的波动。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产能调控取得了一些成效。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连续5个月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间。我们定的绿色合理区间是4100万头的95%至105%。截至3月底,各地已按产能调控的要求,公布建立了1.2万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的基地,调控基地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上述基地正按照要求保持合理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发挥着稳定生猪产能的积极作用。
  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不断积聚,只要稳定支持政策、防好动物疫病、畅通流通堵点,三季度生猪养殖就有望扭亏,实现盈利。但是猪肉消费、进出口等各环节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的,我们也希望大家还是按照正常的生产规律生产,不要压栏,也不要过度淘汰能繁母猪,保持生产的平稳。
相关附件: